【讀書心得】週末(Das Wochenende)


書名:週末(Das Wochenende)
作者:Bernhard Schlink
譯者:鄭旭清
出版:皇冠
出版年:2011(初版)
ISBN978-957-33-2820-9

基本上,這是本有點沈悶的小說。我在2011年下半年購入這本書,但直到20146月,才一鼓作氣、用了兩週的時間,把翻譯後兩百多頁、40個篇章的故事看完。作者企圖在最短的篇幅裡,透過一整個週末、13個人(包括曾經站在同一革命陣線的友人、友人的妻小、以及約爾克的兒子)共處一個屋簷下的相聚,把每個人過去30年裡發生的故事,以及因為每個人的不同的生命故事而造成現下對於故事主角「約爾克」有不同的期待或批判,以最精簡的方式交代清楚。

13個人的人名、各自在30年前所扮演的角色或擔負的任務、現在的社經地位、以及現在對故事主角的未來期待與批判,都不一樣。對我而言,在看完一遍之後,要把所有人的人物側寫都完整兜起來,是有點困難。所以,我打算只談談故事主角「約爾克」這個角色所想傳達的意義,和這通篇故事所想傳達的幾個主題。

故事的時間和人物設定在19701980年代間,幾位曾經參與德國左翼恐怖主義組織的朋友們,他們大多數人在當時因種種因素,淡出了恐怖革命行動的第一線,只有故事主角約爾克因「堅持理想」,而被補入獄。在獄中服刑30年後,自行申請特赦,離開牢獄生活,並且透過他姐姐的居中聯繫,跟其他曾經為同一陣線的盟友再度相聚。在整個週末的相處時光中,有人質疑他過去「堅持理想」是否值得?有人控訴他始終是個殺了人的罪犯,期待他能在獄中深切反省、並且承認自己做錯!也有人認為他在特赦之後,應該重返政治舞台,延續他過去的理想。

破梗:在「死亡」面前,所有人都是平等的!

……算了,……我沒多少時間了。我得了癌症。……我本來不想說的,但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了。你們想知道什麼?我不是像他說的(總統談話)那樣『在申請特赦與不肯屈服之間掙扎!』……我想在癌細胞吞噬我之前再活一次,就算我的生活裡不會再發生太多事情也一樣。」(約爾克)

約爾克終於在整篇故事的最尾端,說明了他為什麼自己主動申請特赦;他為什麼在聚會談天的時刻,盡量避談牢獄生活中的種種;他為什麼不強烈捍衛在他所認為的「革命」過程中,所導致諸多人的死亡,在當時是具有正當性;他為什麼要對特赦後的生活採取低調的態度;…….。完全只是因為他得了癌症,已經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,並且在走到盡頭前,他希望一切都重新開始,所以,他選擇把自己的未來跟過去做徹底的切割。

這部小說精彩的地方,就在於所有人都還不知道約爾克得了癌症,約爾克希望特赦後回歸所謂「正常」的生活。所以,所有人都對他有不同角度的質疑、批判或期待。

其一:為什麼開槍殺人?
「我能說什麼?打仗的時候,你就是要開槍殺人。做這件事該有什麼感覺?又該學到什麼?因為我們在打仗,所以我才開槍、我殺人,……(約爾克)

對約爾克而言,那是場革命,是個擺脫「布爾喬亞」身份的必經之路,扣下扳機、取走阻礙通往康莊大道的性命,只是當下必要的手段。約爾克明確地知道,取走一個人的性命是不對的,但他要執行革命的任務,為了達成任務,必須採取這必要之惡。

作者「徐林克」在「我願意為妳朗讀」(翻拍為電影「為愛朗讀」)中,對於為了達成任務,必須採取必要之惡的故事情節,亦有類似描述。漢娜舒密士(Hannah Schmidz,凱特‧溫斯蕾飾)在法庭上接受審判,法官問她為什麼要在集中營裡執行屠殺的工作?她回應:因為這是他的工作。

另外,在德系的小說中,似乎常常討論這種「忠於職守」及「助紂為虐」的議題。例如:「德語課」(Deutschstunde)即是其中一例。這本書的購入時間已經不可考(肯定在2010年之前,該書初版為2007),但我始終沒把它看完。

其二:難道對被你殺害的人不感到遺憾、愧疚?
「所以,我們希望我們的恐怖份子怎麼樣呢?艾瑟得做出決定,恐怖份子究竟該如何面對過去。她能理解要求恐怖份子贖清罪過並表示懺悔。受害者家屬想瞭解究竟發生什麼事,社會也需要恐怖份子做出願意重回社會契約的規範之下的表示。」(艾瑟在寫一部有關於恐怖份子小說時,對約爾克的投射)

儘管這群人在30年前,曾站在同一條陣線,對於革命都曾有美好的幻想,但歷經了30年的風霜歲月,許多人會質疑過去的那些衝動,不僅是不值得、也是有違「常理」。假若他們在30年前也曾第一線參與恐怖行動,而不是最終只有約爾克一個人堅持理想、其他人半途而廢,或許他們現在都能在「共享記憶」前提下,理解約爾克執行任務、殺人、愧疚、與贖罪間的關連。但他們不是這樣,他們最終是回到「正規」的體制下,他們心中只會控訴「殺人是錯誤的」、「恐怖份子是必須要贖罪的」!

約爾克不感到遺憾嗎?他是感到遺憾!但歸結到這是一場革命,革命的成功必定會有死傷。「遺憾?有時候我會想到他們(指約爾克所殺的人)……和所有在這場戰爭中死去的人。……沒有人非戰鬥並且死在戰場上不可。但可惜的是,這世界不是這樣運作的。」

其三:關於約爾克「遺棄兒子」和「被姐姐遺棄」
……我根本不相信你,你覺得不適合記住的就把它忘掉。記憶中沒有的,你就自己編出來。……而你的孩子對你沒興趣,這也一樣讓你無法忍受,但你的朋友會覺得這樣太悲慘,所以你就對他們說謊。……母親也是你殺的。雖然不是親手殺害,但你殺了她。當她愛上你,你們創造了我……你把這些都忘掉了,還是你想告訴我,她跟著你不會幸福?你離開她而非留在她身邊,這樣才能避免更遭的事情發生?」(費迪南,約爾克的兒子)

費迪南看到他爸爸約爾克特赦的消息,偷偷摸摸地混入這場週末的聚會,在揭露自己的身份後,以站在「正義」的立場,控訴老爸的遺棄;但爸爸原先「革命大業」的堅強使命,在他兒子面前卻軟弱成為「不正義」的一方。一方面,爸爸對兒子的遺棄,是種理虧,另一方面,爸爸自知罹癌,來日不多,修補親子關係成為未來生活的主要課題。也許,得到諒解的機會渺茫,約爾克自知得在革命的過往做出軟弱的讓步,而面對自己的兒子則必須勇敢的踏出嘗試修補關係的第一步。

另外,約爾克的姐姐(克莉斯汀)一直活在革命的陰影中。

「我就是怕這種事會發生,所以才出賣了你。我再也受不了整天為你擔心受怕。我把你帶大,不是要讓你被警察打死。將來總有一天,你會為自己還活著而高興。……(指克莉斯汀)

「她(指克莉斯汀)再也受不了這樣提心吊膽了,所以想讓他(指約爾克)突如其來地被補,這樣他就不會再開槍殺人或被人開槍射殺。她是出於恐懼而出賣他,出於愛與恐懼。」(瑪格莉特,與克麗斯汀有曖昧關係的女子)

而因為「出賣」(或者說是遺棄她弟弟)克莉斯汀在約爾克服刑的30年,持續往返監獄探視,並且安排這場出獄後的週末聚會,期待約爾克能透過這場聚會,最終恢復常軌的生活。

其四:約爾克在特赦後,應該延續他的政治生命、延續他的革命理想
「那是真的戰爭。……我遇過多少左派份子曾經對我說自己當年也差點就加入武裝抗爭!但他們終究沒有,他們寧願讓別人代表他們上戰場,……那種害怕戰鬥而置身事外的人,我能理解,但像你這種乾脆假裝戰爭不曾發生過的人,還真讓我說不出話來!」(馬可)

馬可是少數(或者說是唯一)對約爾克的革命事蹟採取「正面積極」的角度,並且期待未來能延續約爾克的政治、甚至是革命生涯。「我沒想得太複雜。是馬可誘惑了我,讓我想到可以再扮演一個角色,這樣我之前所做的,不管在入獄前後,才不會全無意義。……對約爾克而言,他短暫地被馬可的態度與手段所誘惑,因為「革命」是他曾經標示出自己存在的手段,而對於未知的未來,似乎沒有比繼續革命下去更好的方式,能再度證明過去「實踐理想」的意義,以及未來能持續地以革命的身份「存在」,而不是工廠的作業員、或者什麼的身份。當然,約爾克最終仍不敵自己罹癌的現實,決定「回歸常軌」。

其五:不該不斷指控,或不該一直期待約爾克再為「革命」做些什麼
小說中,終究還是出現一些中立的想法,並且點出「試圖理解」的主題。(這一段就偷懶,不多說了!)

……我們無法將真相強加於人,所有人的生活中都有他的謊言,當真相令人過於痛苦以致於無法接受時,就會產生『生活中的謊言』藉以讓生活繼續。我們所要做的,就是藉由生活中的謊言看見別人的痛苦,並予以尊重。其實,生活中的謊言不只揭示了痛苦的真相,另一方面也製造出新的痛苦。正如它會阻止我們看見自己,也會阻止我們看見他人。……(凱倫,教會執事)

「有時候,有些甚至自己連夢都沒夢過的東西,卻會不請自來,但這仍舊無法改變大多數人的夢想無法實現的現實。……但生命不會因此變得沒有意義。……一切都可以有意義,雖然不一定會是你夢想中的樣子。你沒有理由失望,也不用一定要讓什麼事情發生。」(艾伯哈特)

本篇讀書心得該收尾了!

約爾克剖露了他對外界的期待。他認為自己已經對過去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,並期待能夠得到尊重和理解。

……我知道我迷失了,我犯了錯。我不期待你們能認同我的作為,或期待你們表示,國家社會應該要給我們更公正的待遇。我要的只是尊重,……他們一切交付給一場偉大而美好的事業,他(指約爾克自己)在償還之前的迷失與錯誤時付出的一切。這個人沒有出賣自己,沒有祈求任何東西,沒有接受任何餽贈。……我不記得所有事情,有些已經忘了,但我已經為所做的一切付出代價。」(約爾克)

約爾克一直是這本小說中的核心,在尚未揭露約爾克罹患癌症前,約爾克表面看起來情緒穩定平和,但在整個週末的聚會過程裡,除了不斷面對其他人的質疑,他的內心也是不斷地受到自己的挑戰:該用何種方式表明自己過去和未來存在的意義?如何對自己的過去、對與其他人的關係達成和解?

我個人認為,作者在這篇小說中,仍延續「我願意為妳朗讀」中所要呈現的主題:「遺棄」、「贖罪」與「試圖理解」(try to understand)。對親情的遺棄;在革命過程中,對亡者的遺憾和贖罪;以及對過去和對未來的理解與尊重。另外,針對遺棄、贖罪與試圖理解的主題下,對應出幾個亡羊補牢的心理機制:追求存在的意義、記住或忘記某些事、以及和解。


終於寫完了!不知道為什麼,只想說:這是篇難度有點給他高的小說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