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牢騷】假如香港「淪陷」了...

香港假如「淪陷」了,記得逃去澳大利亞啊!

今天(2014/06/18)跟一位朋友喝下午茶,他已結束台灣的工作,即將返回香港。四十出頭的他,跟許多香港同年紀的人一樣,在97前離開香港,赴澳大利亞求學,畢業後工作了幾年,最後拿到澳大利亞的護照,「這在那個時代,就像是買個保險吧!」他這麼說著。

拿到澳大利亞護照後,經歷了97香港回歸、97亞洲金融風暴、兩千年網路泡沫、03年SARS,經濟不景氣的谷底一波還比一波深。他也跟其他具有相同經歷的香港人一樣,選擇回到香港求職、定居。他說:「經濟不景氣,在白人的世界裡競爭,也很難掙得一個棲身的位置。況且,香港還有個家。」

回到香港沒多久,在香港也尚未某到職位,卻因為一段感情來到台灣,當起了台灣女婿,並且跟岳家的人開了飲料店、麵館、越式餐廳。總之,就是小小的餐飲事業。在台灣十年了!當台灣女婿的日子也只有十年。

這十年裡,中國金磚的成色更為閃亮,香港跟中國簽了CEPA,香港大幅開放中國旅客自由行,「香港跟中國的關係更緊密了,當你離不開他,你就會越受到他的控制。」他睿智的說明,就如同他已經結束的婚姻,早該結束、卻又不敢結束。

「我能理解為什麼最近幾年香港人喜歡選擇來台灣定居,」他繼續說著:「政治的問題,讓香港人對未來充滿著不確定和無力感,所以逃離香港,來到台灣。」

「但你不覺得台灣也充滿著對現狀的不滿,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到沒有安全感嗎?」我反問。

他回答:「也許,就是因為我沒有拿台灣身份證,所以,我也無從參與,也不會有太多感受吧!」

「但你現在又要回到香港,難道不擔心那種不確定感又跑了出來?」我追問著。

他說:「也許吧!但你知道的,我們在97前買了保險,盡管用到它的機會很小,但也是個最後的選擇。」

是啊!這真的是種選擇。盡管他覺得已經十多年沒去過澳大利亞,在那裡沒有朋友、沒有親人、工作謀生也得從頭開始,但那是最後不得不的選擇。

三個小時的下午茶時光,就在失敗的婚姻、挫敗的事業、對政治氛圍的不安中結束。「吶,鳳梨酥和蛋捲,有名的!幫忙吃吧。」他說。是的,日出鳳梨酥、福義軒蛋捲,在地、有名、要排隊的!

道再會的時候到了。「假如香港『淪陷』了,記得逃去澳大利亞啊!」我不知道為什麼會冒出這句話,並且用了「淪陷」這個字眼。想到我最近一次用「淪陷」這個詞,是在2010年時,看著張愛玲的「傾城之戀」、寫著這篇小說的讀書心得。白流蘇把香港城的淪陷,視為自己對范柳原孤注一擲的愛情的歷史見證。

或許,我們可以說白流蘇的自我感覺超級良好,但我們卻也不得不承認,我們常會把自己的生命和政治、社會、歷史做出緊密的連結。

假如我們買了「保險」,我們就多了一些選擇的機會,逃去澳大利亞就是一個選擇的機會。假如沒有買到「保險」,我們就只能孤注一擲,反正最壞不就是如此;反正白流蘇和范柳原的愛情最後沒成,老娘她依舊是離過婚、不守婦道的殘花敗柳。

所以啊!香港城的淪陷,可以是證明了一生的顛簸,也可以是證明了偉大且孤注一擲的愛情。

留言